吐、瀉、燒--輪狀病毒的三大症狀
輪狀病毒是造成嬰幼兒腹瀉最主要的原因之一,曾有調查顯示,在因腹瀉住院的病童中,將近4成均是因輪狀病毒引起。它的主要症狀包括嘔吐、腹瀉及發燒等三大症狀,病童有可能三種症狀輪流出現,但也有病童只會出現嘔吐或腹瀉的單一症狀。與其它疾病不同的是,輪狀病毒的嘔吐或腹瀉症狀通常很劇烈,幼童有可能在半天的時間內即連續嘔吐3-4次,或一天內拉肚子次數超過10次,便樣呈水狀,形似蛋花湯,且有嚴重的酸味。
6-24個月嬰幼兒為輪狀病毒高危險群 容易脫水甚至休克
上述的症狀外,其實輪狀病毒極少發生嚴重併發症,但所可能造成的脫水現象卻需特別留意。尤其是6-24個月的嬰幼兒,是輪狀病毒的高危險群,由於體重較輕,連續性的劇烈嘔吐或腹瀉,即有可能造成他們輕度或中度脫水現象,家長應注意,若幼童有活動力不佳、小便量減少、無汗、昏迷、嗜睡等現象,應該緊急送醫,避免病童脫水、抽搐或休克導致死亡。
常見幼童輪流感染 家長也難倖免
另一個輪狀病毒的特色,便是全家感染的情形。門診中就曾發現,有一個家庭裡的二位小朋友,從姐姐到弟弟先後都感染輪狀病毒住院,最後連照顧的媽媽也被傳染必須就醫治療。輪狀病毒的傳染力,可見一般。
輪狀病毒來勢洶洶,究竟該如何預防?教導小朋友養成正確的衛生習慣,如勤洗手,確實可降低感染的機會,但卻無法提供100%的防護。因為即使在像美國、歐洲等已開發國家,病毒也不會隨著社會經濟及環境衛生的提升而消失,台灣高達60%的感染者是兩歲以下的幼兒,而5歲以下的小朋友,平均每個幼童都會至少得過一次輪狀病毒感染。
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目前已上市
如何避免幼兒感染輪狀病毒?預計年底前上市的輪狀病毒疫苗是目前最經濟有效的預防措施。輪狀病毒疫苗共有兩種,均採用口服的方式,一為口服兩劑,另一種為口服三劑。國外研究報告證實,嬰幼兒只需在六個月前,完成疫苗接種,就能預防90%以上嚴重輪狀病毒腸胃炎,而且可以減少幾乎所有因輪狀病毒腹瀉而住院的機會。
輪狀病毒疫苗之所以防護力高,是因為它對引起嚴重腸胃炎的病毒株,如G1、G2、G3、G4及台灣新興的G9病毒株,均具有廣泛與交叉保護的作用。疫苗初期仍需自費,但因輪狀病毒的傳染力強,若家長經濟能力許可,仍建議家長讓幼兒
接受疫苗,尤其是在輪狀病毒秋冬感染高峰期來臨前,若能讓幼兒愈早依疫苗建議接種時程完成接種,寶寶便能愈早獲得完整的保護,並在疾病的高峰季節前,避免輪狀病毒的侵害。
什麼是輪狀病毒疫苗?
目前輪狀病毒疫苗分別有口服兩劑及口服三劑兩種,這兩種疫苗,除接種次數不同外,所採用的疫苗種類也不同,以下是兩種疫苗的比較表:
兩劑輪狀病毒疫苗
|
三劑輪狀病毒疫苗
| |
接種方式 |
口服
|
口服
|
疫苗種類 |
人類減毒活性疫苗
|
人牛重組疫苗
|
衛生署核准之適應症:可預防輪狀病毒 病毒株 |
G1、G2、G3、G4、G9
| G1、G2、G3、G4、G9 |
接種時程 | 寶寶滿2個月與4個月時,共兩劑 | 寶寶滿2個月、4個月與6個月時,共三劑 |
預防效果 | 歐洲研究報告證實,預防效果達90% | 美國研究報告證實,預防效果達90% |
免費或自費 |
需自費接種
|
需自費接種
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